20多年來首次!多地啟動醫保個人賬戶改革,每月入賬少了,門診共濟制度落地

日期:2023-02-17 11:14:5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以武漢為例。2022年底《武漢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實施細則》公布,細則指出,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單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用將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則按照本市2021年度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5%確定,具體計入金額為每月83元。也就是說,在個賬改革之后,部分民眾個人賬面上的錢趨于減少,但總統籌基金靈活度增加,或能夠發揮保險的真正作用。

“事實上,職工醫保籌資瓶頸已存在多年,就籌資機制本身而言,不可能跳躍式發展。而職工醫保個賬改革正是做大存量改革,為籌資的增量改革緩解壓力。”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醫聯體醫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員仲崇明對時代財經表示。

藥店納入門診統籌

錢袋子越充足,意味著相應的責任越大。一方面,統籌基金合理應用后,門診發揮的功能變得越大,如何將便民落到實處成為醫院門診需要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藥店納入門診統籌基金醫保支付范圍,則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在藥店購買相應藥品,那么在此情況下,如何不重復個人賬戶使用時的濫用問題成為關鍵。

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曾對媒體表示,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缺乏社會互濟性,而個人賬戶在門診保障方面又具有局限性,則會演變為參保職工“有病的不夠花,沒病的用不了”的狀況。這一時刻,門診共濟制度發揮作用,而這一原則的本質就是“大數法則”,錢往一起放,疾病風險也共同抵抗。

“盡管個賬改革與門診統籌共濟政策相互銜接,但在兩者分步驟執行時必然有延遲,只有后續動力跟上才能將改革持續進行下去。”仲崇明對時代財經分析道。

2月13日、14日,湖北省陸續公布個賬改革之后的相應補充政策。2月13日,湖北省醫療保障局,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優化職工醫保門診統籌便民利民服務舉措的通知》,明確將擴充門診統籌定點醫藥機構結算范圍。同一時間,武漢市醫保局亦陸續發布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擴容名單。

截至2月14日,武漢市在前期已經公布的544家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和29家定點零售藥店試點的基礎上,新增了13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5094家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保障范圍,并接入武漢職工門診統籌HIS系統(醫療信息系統),以此便利民眾購藥。

時代財經以消費者身份致電武漢市醫保局詢問門診共濟制度推進情況,武漢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部分定點藥店納入門診統籌后,患者可用門診統籌基金在就近藥店購買藥品。目前納入的定點門診統籌藥店主要以連鎖藥店為主,后續符合要求的其他藥店也會逐漸納入,以便利民眾。”

地區門診統籌定點零售藥店的增設,在利好藥店的同時,也意味著藥店管理能力與水平需相應提高。

“但于患者而言,醫院處方進一步流轉,患者的購藥需求也進一步被滿足。”中國醫藥物資協會DTP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鑰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平對時代財經表示。

上述《通知》也明確,定點藥店可開長期處方。“在加強處方流轉管理方面,通知明確要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加快醫保電子處方中心落地應用,實現定點醫療機構電子處方順暢流轉到定點零售藥店。定點醫藥機構可為符合條件的患者開具長期處方,最長可開具12周。”

門診共濟制度實施之后,各定點醫療機構也需要更進一步擁抱醫保變革。

“醫院需在服務意識和服務觀念上轉變,從流程上優化患者就醫,才能與個賬改革良好銜接。”醫改研究專家徐毓才對時代財經分析道,全科門診、便民門診、周末門診、夜間門診等的增設是優化流程的重要一環。當個人賬戶部分資金納入統籌賬戶,患者去醫療機構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的服務急需到位,如門診手術,一些體表腫瘤等小手術能夠在門診換藥或治療則大大節約患者時間;各類型便民門診則滿足患者購藥、換藥、康復治療等需求。

徐宏峰也告訴時代財經,便民服務做得好,對醫院也有益處。從醫院端來講,盡管創收并非醫院平穩運行的終極目的,但保證經營的收支成本平衡,即便不求盈余,但也不能虧損。

因此,各個地方的定點醫院機構對此也積極應對。

武漢市醫保部門負責人就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便民惠民配套措施答問時就表示,武漢市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已開設便民門診,并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和基層醫療機構一般診療費中的個人支付部分,同時,慢病患者可開具最長3個月的長期處方,便利群眾。

據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從武漢市醫保局了解到,2月1日,武漢市實施職工普通醫保門診統籌首日,全市544家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共發生普通門診就醫共3.62萬人次,享受統籌待遇7594人次。

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