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改革方案,我們這個層級的公車補貼被取消,但是外出可以派車。公司高層享受公車補貼,每月大概是3000元,但在主城區這是不能派車的。除了兩個主要領導保留專車,不享受車補以外,其余的領導都能享受車補。
但享受車補的人,外出辦事或是到基層,都要帶上一個中干,中干不享受車補,但可以派車,這樣公司高干到基層,實際上是搭中干的車,車補也就成了一種福利。實際上這也是鉆公車改革漏洞的一種方式。
事業單位的車補也是公車改革的結果,公車改革的對象主要還是針對事業單位的業務范圍來實施的。比如事業單位中,原來享受公車的人,經常出差辦事,需要使用公車的人。在公車取消或是封存以后,將以前外出派車改為公車補貼。享受公車補貼的人,在規定的區域范圍之內出差、辦事、開會,不再報銷出差費用,不再派公務用車。
但有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上不出差,不享受車補,偶爾出差或是外出學習、培訓,可以按照規定報銷旅差費,這就是現在很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沒有享受車補的原因。比如很多學校的教師、醫院的醫生、很多事業單位的內勤人員,在車改之前,他們外出不享受派車的待遇,但可以享受正常的差旅報銷待遇,也就不屬于車改的對象,肯定也就無法享受車補。
我在職時,多次參加過車改工作方案的起草工作。比如事業單位的車改,都要根據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單位實際起草車改方案,主要內容就是現有的公車如何處理、取消公車以后,車補的標準,哪些人屬于車補的范圍,車補經費的來源、經費減少的目標等。
車改方案要報主管部門批復以后才能執行,車補經費來源納入單位預算,每年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沒有達到原來精簡公車使用經費目標的,要扣減單位的車補預算,或是要重新制定和報批車補方案。
綜上所述,車補不是工資,不是普惠性的職工福利,還是公車改革的一項具體措施。但部分地方、部分單位將車改方案變成了一項普惠性的福利,隱形的福利,沒有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導致職工群眾對車補方案有意見,不滿意。這需要一個不斷進行宣傳,講解的過程,有車補的人,要嚴格執行公車使用方案;沒有車補的人,該報銷的差旅費要及時予以報銷,將車補方案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