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向好提振中國資產 開放增強外資信心

日期:2023-04-03 11:21:1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資本市場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值得期待。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田軒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資本市場開放應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向深層次開放邁進,同時兼顧開放與安全的關系。一方面,不斷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基礎制度變革,引進國際優質資源,促進雙向交流;另一方面,審慎監管,同步引進國外先進的市場監管經驗,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未來,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將帶來更廣闊的機遇,歡迎國際金融機構和全球投資者繼續擴大在華業務與投資,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證監會負責同志日前在會見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時表示。

“做多中國”成為共識

在不少外資機構看來,中國經濟具備強大韌性、潛力和活力。同時,中國市場展現開放、互利、共贏態度,投資中國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特別是,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更多擴大開放的務實舉措醞釀推出,吸引更多外資機構買入中國資產、拓展中國市場。

全球投資者投入真金白銀買進中國資產。據Wind數據,今年一季度,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1859.88億元,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900.20億元。

同時,外資機構加快拓展中國市場業務。證監會網站顯示,3月27日,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正式遞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申請,目前上述申請處于接收材料狀態。安聯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奧利弗·貝特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透露,安聯集團正加強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業務布局,期待能夠獲得公募基金和養老金投資管理資質。

今年以來,外商獨資基金公司不斷擴容,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兩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相繼獲批。此外,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也獲批變更股東、實際控制人,從合資基金公司轉變為外資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外商獨資基金公司達8家。

外資證券公司也競相加快布局中國市場的步伐。證監會日前對星展證券(中國)申請設立另類子公司提出反饋意見。星展證券表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布局中國市場,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高盛高華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此前已相繼獲批開展另類投資業務。

業界人士預期,今年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更多務實開放舉措將會推出,迎進來的外資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