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走過場”嗎?應屆生被央企無情“毀約”,網友:水太深了

日期:2023-04-01 11:20:3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畢竟應屆生為了入職這家央企,還放棄了一整片“森林”,但結果卻不如人意,還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若是早告訴自己不合適,又何必面試那么多輪,給自己無盡的希望呢?

而網友也直言表示:這是在“走過場”嗎?還是“蘿卜坑”?還有的網友表示:水太深了,典型的給人挪位置呀!

其實企業毀約的情況不在少數,用簽約來“吊著”應屆生,但當遇到更優秀的人也會立馬換副嘴臉,而這種“海王式”招聘,也坑了不少大學生,可謂是很過分了!

校招的“風險”并不低,大學生需擦亮雙眼,透過現象看本質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也常會“廣撒網,多撈魚”的方式,遇到待遇更好的企業也會有所偏愛,而在看用人單位吊著應屆生的行為,也不過是“互相傷害”罷了,但最后吃虧的仍然是大學生,畢竟崗位有限,大學生仍然要為現實“低頭”。

而在筆者看來,應屆生求職更要多方衡量,若企業遲遲不簽約自己,要么是等待其他人要么是自己不達標,與其等待不如主動出擊,畢竟“是金子在哪里都發光”,說不定還能更好的發掘自身天賦,而不是“一棵樹上吊著”。

尤其是時光不等人,應屆生身份也很寶貴,容不得學生隨意揮霍,大學生也要找到靠譜的用人單位,而不是盲目就業,那也很可能會遇到不良企業!

就業不等于“過家家”,校招崗位質量參差不齊,大學生別馬虎大意

校招的“潛規則”很多,大學生可別當“傻白甜”,尤其是崗位名字看上去很高大上,薪資待遇說的天花亂墜等,但實際卻是底層員工,完不成相應績效便沒有工資,這也是很多崗位的“套路”,大學生可別被“畫大餅”。

用人單位的實力和資質很重要,影響學生的就業前景與未來發展,但若是用人單位“夸大其實”,或是將崗位偷梁換柱,連到手薪資都不明說的話,那不是對企業沒有信心,就是薪資與招聘信息不符,所以大學生可要多加了解,不要盲目報考。

尤其是打著“培訓”的名義,實則卻是將大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的話,那大學生可要提高謹慎,不要白白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還可能會錯過其他大型企業,而大學生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打沒有準備的“仗”!

寫在最后:校招往往受到很多大學生的信任與青睞,而學校也要承擔起責任,并對的起學生的信任,對企業嚴格審核,拒絕“空殼公司”以及不良企業,爭取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氛圍與環境,而不是不管不顧,只看重畢業生就業率,那也會舍本逐末,說不定還會引來大學生的反感!

話題:你認為校招靠譜嗎?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