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資本回應表示:“市場上傳言不真,我們公司每半年一考核,所以偶爾有人員微調也很正常。我們近期優化掉了一名同事,且招聘補充已完成。”
另據財聯社報道,白鷺資產針對市場傳言的PM離職回應表示,確實有2位投資經理(簡稱PM)離職,一位相對核心的PM是去年四季度左右離職,離職后公司也有補足這塊策略,但其實對策略影響不是特別大;另一位是今年離職的,離職原因是考核被降級了。所以從500指增超額看,去年全年和今年至今來說,超額沒有太大的波動。
事實上,此前百億量化私募就曾屢屢掀起人事變動的風波。
比較轟動的比如2019年百億量化巨頭上海銳天投資的“分家”,彼時公司合伙人兼投資總監高亢及其所帶領的Alpha策略團隊集體出走,隨后高亢在同年7月正式創辦了上海衍復投資,并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將該私募發展至百億規模,元氣大傷的上海銳天投資則一度跌回至中型私募之列。
上海銳天投資也曾一度因為人事糾紛和另一家百億巨頭幻方量化對簿公堂,雙方主要的矛盾點在于上海銳天投資認為,掌握公司核心商業秘密——量化交易策略代碼的楊云浩,在跟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協議的情況下,卻加入了幻方量化旗下的積冪信息科技,從事策略代碼開發工作,其行為違反了商業道德,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百億量化巨頭鳴石投資更是在2021年10月份一度爆發了時任公司首席策略負責人袁宇與時任公司總裁李碩之間的控制權爭奪戰。
另外,前百億量化私募星闊投資的創始人之一鄧劍此前也曾在九坤投資、因諾資產等兩家百億私募工作過。
風頭正盛的量化私募行業巨擘們為何屢屢留不住人?
綜合相關消息來看,利益分配或是重要原因所在。據業內消息,國內某老牌百億量化私募的一位核心研究總監,在去年被某外資量化機構以“七位數美元的年薪挖角”。
另據天眼查APP數據,一度擔任上海銳天投資總監的高亢在任職期間一直未持有該公司的股權,而單飛以后的高亢,作為上海衍復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持有公司高達92%的股份。此外,同樣選擇“單飛”的鄧劍也擁有星闊投資高達80%的股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