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求職新媒體運營崗位,他的意向薪資是10K,HR給談到了8K。
這很大程度上是減少了單位的用人成本。對于HR來說,可能也會有相應的績效考核。
所以,很多求職者都說,用人單位里HR是最精明的,因為他們總著法兒來套路求職者。
其實并不然,HR也是員工,也要承擔著自己的崗位職責。
掛招聘職位,面而不用只為宣傳
為什么招聘網站工資那么高,面試時卻給不到?
曾經,有個求職者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
他說自己以前求職某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崗位。
過了三個月六個月乃至一年后發現,這家公司的產品經理崗位還在招聘。
他不明白這家公司是真的缺人還是招不到人,為什么一直在招聘?
其實,這種情況真的特別普遍,也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玩的套路。
掛招聘職位,有時候并不是企業真的缺人,而是單純為了企業宣傳。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品牌宣傳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很多企業借用招聘網站為的就是做宣傳,如果能直接獲得有效的客戶那就最好不過。
有位踩過坑的求職者曾與我分享過TA自己的親身經歷。
TA說,那年自己求職某互聯網公司的財務工作,在招聘網站上選了一家綜合實力看起來還不錯的單位。
于是,TA立馬投遞了簡歷,很快就獲得了面試機會。
到面試現場跟HR溝通后才發現,這家單位完全是掛羊頭賣狗肉。
怎么說呢?TA發現,這家單位原來是個培訓機構,掛著招聘的幌子想要求職者學JAVA、PHP,還給內推到企業工作。
這讓TA非常惱火,回去后立馬在招聘網站投訴。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招聘案例。很多不靠譜的企業面而不用要么是為企業宣傳,要么是為了套取求職者的信息。
應聘者如何篩選和辨別不靠譜的工作?
為什么招聘網站工資那么高,面試時卻給不到?
面對求職市場的凌亂現象,應聘者們到底如何辨別公司是否靠譜?崗位是否靠譜?
這里,給大家提供一些具體的辨別方法,希望對你的求職有所幫助。
第一,網絡查詢企業信息是否正規。
比如求職者可以用企查查了解單位是否有違規操作。各項信息是否正規,是否被列入經營異常,是否被拉入企業黑名單?
觀察下公司法人和旗下公司是否真實存在。
看看企業經營的產品是否有硬實力,比如是否有天貓、京東店鋪,是否有微信、微博、抖音、企業官網等官方平臺。
通過網絡渠道了解求職單位是否靠譜,比隨意選擇要更真實。
第二,通過招聘網站觀察面試者的真實反饋。
還可以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招聘網站的面試者評價來觀察。
如果面試有不愉快或者是不靠譜的情況,絕大多數的求職者都會把真實的評價寫出來。
比如公司環境、公司地址、公司產品、薪酬待遇等與招聘網站描述是否一致。
所以,面試者的反饋和評價都可以作為應聘者重要的考察標準。
第三,盡量通過身邊人了解這家公司或者找內推渠道。
如果你想知道這家公司的福利待遇和薪酬體系是否真實,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身邊熟悉的人了解。
如果你想進入這家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人內推。因為,這比自己投簡歷面試要靠譜的多。
口碑和品牌是可以看得見的東西,但價值觀和發展卻是自我觀察和認知的過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