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才是“無序擴張”里的那個“無序”

日期:2023-05-17 11:17:0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1

這事還要從馬老師2020外灘金融峰會上的講話算起。

萬眾矚目的“全球最大IPO”——螞蟻金服,被徹底斷了上市念想,等待阿里的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市場罰單--182億。

隨后,騰訊、美團、滴滴、字節等等互聯網平臺陸續收到各種通告甚至警告,首先是“反壟斷”,而反壟斷背后還有一個更大的詞,叫做“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杭州原市委書記周江勇被批捕,通報中稱其“與資本勾結,支持資本無序擴張”。

風譎云詭的是,反資本的輿論高潮出現在2021年11月。

“愛國大V”司馬南出了六期視頻,手撕聯想,贏得了全網咔咔叫好,圈獲3000萬粉絲。并怒賣同樣“愛國大V”金燦榮先生的著作——《大國戰略》,六十多本。

那段時間,司馬南的粉絲們在網上“殺瘋了”,有誰敢為柳傳志和聯想說半句好話,立即被罵成“漢奸”、“賣國賊”、“資本家的走狗”、“拿了柳家的錢”。連一向正能量的代表胡主編都未能幸免。

最近這一兩年,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眼看他那什么什么,又眼看他那什么什么。

2019年,馬老師還是“國民爸爸”,現在成了“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

頭幾年,柳傳志還是“企業教父”,現在就成了“柳買辦”、“柳八爺”,好多人都在眼巴巴等著將他全家“關進大牢”,讓他嘗嘗“工人階級的鐵拳”。

2

然而,世界就是這么魔幻,人們沒有等來對“資本家”繩之以法,卻等來了互聯網大廠的裁員大潮。

阿里、騰訊、百度、愛奇藝、京東、微博、滴滴等相繼大幅度裁員,當然他們有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優化”,還有的叫“畢業”。據說有的大廠裁員比例高達30%,有的部門直接砍掉。

于是很多人搞不懂了,不是在反對資本家對我們血腥壓榨、反對資本無序擴張、反對996嗎?不是都在提倡共同富裕,讓互聯網大廠去看星辰大海嗎?怎么到最后成了我們被優化、被畢業呢?

這時候有高人出來解答:對啊,要反對資本無序擴張啊,你們的工作崗位就是“無序”出來的啊。

你們一優化,這不就“有序”了嗎?也不去惦記幾顆白菜了,上海人疫情期間也難吃上白菜了。

你以為互聯網大廠社畜是最慘的,那還是圖樣圖森破。

2021年,全國考研人數377萬,創歷史記錄,看樣子這數據還會一路攀高。而同年的畢業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才剛剛900多萬,本科生具體多少,沒數據,估計不會超過800萬。也就說本科畢業差不多有一半去考研了。

為啥考研的這么多,畢業工作不好找唄。

然而,即便碩士畢業了,也不排除去送外賣的可能。各路信息說:有70000碩士在送外賣。

但這些就業道路,跟進體制比起來,簡直就是康莊大道。

找體制內的工作,永遠只有更卷沒有最卷。

公務員考試,永遠是最熱門和競爭最殘酷的。學歷越高,越是名校,進入體制內的比例就越高。能夠在體制內有個看上去體面的工作,不是清北華五C9就是各種頭部985,你要只是個普通985211,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哪兒畢業。

體制內的基層,別說碩士,博士都一大把。

所以,宇宙的盡頭不是東北不是鐵嶺,而是公務員,而是有個編制。

3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在講一個事,就業很慘烈。

之前就很慘烈,以后還會繼續慘烈。而這次互聯網大廠的裁員大潮,無疑給本就慘烈的就業市場又一次雷霆一擊。

說到就業市場,不得不再次提一提那個美麗的“56789”說法。

2019年,發改委的領導說,我國民營企業提供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崗位,以及90%的企業數量。

對,你沒看錯,是80%的就業崗位。

但兩年過后,這個80%卻面臨著可能是近二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有兩個概念,經常被人們拿來“耍流氓”。

一個叫“企業家”,一個叫“資本家”。

當人們想捧你的時候,你就是“企業家”,當人們想踩你的時候,你就是“資本家”。民營企業做著做著,一不小心就會成了“萬惡資本家”,尤其是當你做大了。

雖然我們知道,資本家跟企業家是沒辦法嚴格分開的。都是拿著錢組織一家企業或者多家企業去賺錢。

但只要你不是裝傻,哪些人我們該稱呼企業家,哪些人該稱呼資本家,也都明白。

比如,我們會把任正非、曹德旺、宗慶后這樣的人,叫做企業家,而不是資本家,至少暫時不是。

而摩根、高盛、洛克菲勒家族這些華爾街代表,我們都叫他資本家,而不是企業家。

老百姓不會下定義,但腦子里有桿秤。

在人們的認識中,那些拿著錢組織生產或者提供企業以及居民服務的,叫做企業家。而拿著錢經營人們對一些事物頭腦中的估值,比如股權、期貨、保險、信貸等等,還有大量咱們老百姓打死都算不明白的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的,叫資本家。

前者的錢,通常叫產業資本;后者的錢,一般叫做金融資本。

給我們提供80%就業崗位的,是民營的產業資本。

產業資本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直接創造更多就業。但產業資本掙錢的速度,卻遠遠不能和金融資本相比,所以馬克思說:資本只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從事物質生產。

金融資本的賺錢速度,可能是產業資本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十六歲的時候買進來,十八歲的時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賣出去”,是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它的社會作用是,可以讓企業駛入快速發展的的車道,為產業資本助力。

人是逐利的,資本就更是。如果資本不被約束,最后一定是金融資本越來越牛,產業資本越來越拉跨。

而玩金融資本是不需要多少勞動力的,能夠從中得到好處的人非常少。

在西方國家,只有少數“精英人士”或者叫“買辦”才能蹭到點油水,只有頂尖的富豪們才是真正的獲利者。

最后的結果自然就是,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社會越越割裂。

以不著調聞名的前美國總統川建國同志,為啥當年能夠競選成功?就因為他敢站出來反對那些華爾街精英,重視實體制造企業,阻止美國產業的進一步空心化,贏得了那些被稱為“紅脖子”的產業工人們支持。

所以,后面特朗普和拜登的競爭,與其說是中下層普通大眾和精英階層的競爭,政治右派和白左們的競爭,不如說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競爭。

最后,川建國同志敗下陣來,金融資本獲得勝利,美國進一步割裂,金融資本繼續向全世界擴張,世界更加不消停。

所以建國同志說,如果他還是美國總統,就不會爆發戰爭。俄羅斯老鐵紛紛表示沒毛病。

沒有金融資本扶持,產業資本會非常低效,我們的發展就跟不上。

如果不去管控金融資本,它就會吸走幾乎所有資源,導致產業空心化,整個社會脫實向虛,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引發社會災難,爆發戰爭,所以要“反壟斷”、“防止無序擴張”。

錢是中性的,就看你怎么用,以及是否更加有利于生產力發展。

著名中統生意人、特務哲學家謝若林說:“這有兩根金條,你能告訴我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齷齪的?”

4

好,我們腦子里大概有所謂“資本”的概念,就能得出一些很常識,但也很有用的結論。

1、作為生產力要素的“資本”,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金融資本,我們都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所以我們的企業都努力尋求上市,尤其是去美國上市,去香港上市,就是為了吸收更多的金融資本。國家也在鼓勵外資來我們這里,如果有外資大批撤離,會對我們的經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2、科技、資本、廠房設備、勞動力、土地甚至數據等等,這些生產力要素哪個最重要?當然是缺哪個哪個最重要。目前仍在市場經濟改革期的國內市場,資本無疑是最稀缺的,毫不夸張的說,資本影響甚至決定了其它很多要素。

3、資本天然逐利,喜歡擴張,產業資本也喜歡跟金融結合,最后走向金融資本。但在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并沒有多大的作惡空間,我們倡導的是金融資本為產業資本助力,最大的金融資本都是國有的,是四大行、保險什么。管理資本,尤其是民間金融資本,防止他們的無序擴張,是國家監管部門的事,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光是管理,還在鼓勵他們發展。

4、作為勞動者或者中小企業主、創業者,我們跟資本一樣,都是生產力要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存善意,各要素之間和諧共處,才能雙贏多贏,否則是雙輸多輸,而且輸的更慘的是我們。對于大資本來說,退路太多了。擁抱資本,才更有可能創造更大價值,獲取更大利益。

5、罵資本家“無良”,罵他們是“壓榨我們血汗錢的禽獸”,甚至希望把他們“掛路燈”,除了制造社會對立,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鳥用沒有。哪怕把他們拉去Qiang斃,把他們的錢分了,也沒有我們什么份,更大的可能是,就業崗位大幅減少,打工人更加內卷,甚至直接下崗。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