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2016年銀行業整體年終獎萎縮,有銀行降幅在30%左右,有的至今未下發。薪酬遞延被越來越多的銀行采用,甚至有銀行年終獎遞延比例高達60%。我們看一下銀行員工的吐槽:年終獎1.5元、離柜率90%!銀行員工:都怪該死的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金融!
有一種焦慮,叫“對年終獎望眼欲穿”。“年終獎到現在還沒消息,說要遞延40%,但遞延范圍還沒確定,不知道會不會涉及到我們。”2月28日,一位城商行金融市場條線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自2014年以來,銀行不良率上升,利潤增長明顯下降,國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行利潤增長回歸個位數,有的甚至跌破1%。監管部門在相關會議報告中指出,為應對風險,銀行應采用薪酬遞延支付的方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2016年銀行業整體年終獎萎縮,有銀行降幅在30%左右,有的至今未下發。隨著銀行利潤貢獻由對公部門向金融同業部門轉移:后者的年終獎顯著高于前者。
值得關注的是,薪酬遞延被越來越多的銀行采用,甚至有銀行年終獎遞延比例高達60%,遞延期限可長達3年,意味著第四年才能領完當年的年終獎。
有銀行降幅在30%左右
江浙某城商行一高管表示,作為系統排名第一的分行,上海分行今年年終獎整體有15%以上的增長。一位城商行人士則表示,全行年終獎有10%的增長,該城商行去年剛上市。
某華北股份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前幾年受不良貸款影響,收入很低,這兩年反而逐步回升。今年年終獎比去年略有增長,而且在春節前一次性發放了。
就分支行而言,一線員工到手獎金和網點位置十分密切。“今年換了個網點,去年是1萬5,今年是2萬。”一位二線城市國有大行柜員表示,已經在辦離職手續。“今年全員賣保險,畢竟利潤、中收沒有別的出處,但我很不喜歡銷售。”
一位國有大行零售客戶經理表示,近三年來都在不同網點上班,年終獎多少能相差一半。“最好的時候也就拿過將近5萬。”
零售部門相對穩定,對公和同業部門則是明顯的“風水輪流轉”:后者的年終獎顯著高于前者,而早些年份則是對公部門年終獎更高。
一國有大行投行人士表示,今年年終獎下降了約30%。某薪酬具有競爭力的華南股份行分行人士表示:“薪資去年降了30%左右,年終獎也降了30%左右,行內年終獎平均2萬-4萬的樣子,已經連續兩年下降了,而且是在我們分行在全行內排名沒有變化的前提下。”該分行人士還表示,兩年前,應屆生月薪在6000-8000元,今年只有4000-5000元。
“這么說吧,如果是銀行金融市場部的負責人(可能兼副行長),年薪100萬并不算高。”某華東城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城商行資管部基層員工透露,該行季度獎是大頭,10萬元季度獎是業績低谷時的收入。按此計算,一年光獎金就可能超過50萬元(當然基本工資和年終獎就很少)。該薪酬在城商行內頗具競爭力。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某股份行資管部的年終獎平均為40萬元。不過該部門基層員工笑言“被領導平均,遠沒有平均那么多。”即使在最賺錢的部門,作為基層員工的年終獎也多在10萬元以下,5萬上下較為普遍。
日子“難過”大背景下,不同銀行的激勵風格也有所迥異。
“今年主要是打破大鍋飯。分支行的年終平均數應該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內部差異很大。有分行負責人年終只有5萬的,還有部門總稅前有50萬的。就分支行和總行直營部門合計來看,資管部利潤貢獻大,分到最多,和去年比應該翻番了。”一華北城商行總行人士透露。
有上海銀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股份行和城商行上海分行的人員流動性很高,據相關統計,2016年股份行和城商行中,離職率在20%以上的有5家,15%-20%的有9家,10%-15%的20家,在同類機構中合計占比達70%。
“越是能干的,越是骨干,就越容易流失。” 某華東股份行人士表示:“而且所謂的穩定,也是一種動態。一旦銀行效益下行,利潤下降,也會調整人力,例如要求機關人員去一線做營銷。或者要求大齡高級別員工提前內退。”
年終獎遞延高達60%
“遞延,只發了(年終獎金)的40%。60%分三年返還,到第四年才把今年的全拿完。”前述華東城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我們的遞延算多的,因為雖然金融市場部屬于前臺業務團隊,但還是總行管理部門,又不是事業部,不能和其他部門的差距太大了。”該負責人表示:“(年終)到手大大低于預期。”
不過,“低于預期”也與四季度債市風波有關。“去年1-9月債市收益很好,但后面兩個月收益回吐很多。預測2017年整體債市收益可能還要再低,從風險經營角度必須要留存。”該負責人分析稱。
其實從2014年始,銀行已陸續實行薪酬遞延制度,2016年銀監會在相關工作會議上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銀行薪酬遞延比例,多在20%-30%,一般在2-3年支付完畢,遞延的薪酬主要是年終獎及季度獎。
一位在業內薪酬很有競爭力的華東股份行人士透露,今年薪酬繼續按20%左右遞延。某華南股份行人士表示,總行層面薪酬未實質遞延,只是分兩次在一年內發完,但分行有所遞延。
就遞延范圍,微觀執行層面也存在著某種博弈。
一國有大行總行人士透露,該行總行部門總(以及省分行行長)級別去年就開始薪酬遞延,按30%遞延,兩年支付。“其實本來是要把遞延范圍拓展到二級部門總和市分行行長,但是本來薪酬在業內就已經是地板價了,再遞延可能都不干了,反彈太大,最后沒實行。”
另有一家華北地區城商行在去年四季度制定了遞延支付方案,原本打算今年落實,在春節前只發放了部分獎金,但后來行領導決定今年的年終先不執行了,節后又補發了剩余部分。“按照遞延方案,范圍包括總行直營部門和分支行,留存40%分三年發。今年的業務指標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該行總行人士透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發現,不少銀行到目前為止還未下發年終獎,而且具體遞延方案也未確定。一家資產規模在6000億元左右的城商行總行人士也透露,“年終還沒發,遞延40%,遞延范圍不確定。”一西南農信社人士表示,該行年終獎會在4月份下發,“管理層有遞延,但具體方案要省政府批準才能執行。”某華中農商行人士則無奈表示,今年沒有年終獎,“效益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