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思考方式,既然選擇了這個領域,即使外部激勵在減少,但我已經付出了時間成本,所以,相比躺平,繼續行動收益要多。就把事兒當成一副美好作品來完成。
他們不著眼于今天,嘗試為日后布局與沉淀,更長線的價值,可能是為了能力,也可能是為了下個階段的門票。
1. 能力:嘗試從具體事兒,沉淀通用的能力
比如,之前有個朋友做電商運營,他負責活動促銷,通過補貼引導一些用戶消費,雖然他已經做過很多遍了,但是他依然保持非常高熱情,并從中沉淀了一套用戶模型。根據這個模型輸入時間、激勵金額等常量,就能判斷出活動帶來的收益。不僅可以用到電商場景,也可以應用到其他交易場景。
所以,既然你的時間已經在做這件事兒了,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努力做事- 從事中提煉底層能力- 遷移到其他場景。
2. 門票:走好腳下的路,迎接未來美好的風景
人生就像走戈壁一樣,往往不能一眼看到終點,也不知道未來有什么,只能看到離自己最近的小標志,但是你沿著小標準的方向行走,才能看到更美好的風景。就是你今天的努力,才是進階明天的美好的門票。
我個人也比較贊同繼續卷的這種方式,要不去重新選擇新賽道,要不就在自己的選擇里合一,保持all in,這是對已經付出的時間成本,回報最大的方式。
下面講講,如何卷。
03 如何卷
終極目標,就是不斷提升承擔更多更復雜的事兒能力。
路徑就是要搞定每個環節的人,向上(老板)、橫向(Peer)、向下(團隊),同時學會借勢,大趨勢的勢、老板的勢。下面來具體說說。
1. 搞定老板
把老板定位成投資人,目標是搞定老板爭取更多資源。跟老板溝通主要3點:
首先,先了解規則,提前做好功課。
關于規則我理解有兩個,一個是項目規則,一個是老板偏好規則。
關于項目規則,一般老板的決策方向,往往是由他的位置和處境決定,從部門或者公司的大的方向繼承下來的,你了解的背景越多,越有助于你對現有形勢分析,以及未來趨勢判斷。
老板偏好規則,比如他喜歡思考類型、執行類型或者對項目抱有積極想法的人,等等。
其次,除了結合規則呈現方案,有兩點非常必要,一個是事情的重要性,另一個對資源需求的必要性。在方案中,不僅要講事實,更要有觀點,以及基于觀點你做出的判斷。
最后,當方案論證清楚后,就是讓老板放心,與他建立里程碑共識,敲定幾個關鍵反饋時間點,包括結果的反饋時間。
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來之前部門校招的一個同學,他在每次跟老板匯報前,他都私下會跟相關同學溝通,了解最近的信息以及尋求更好的方案。
每次呈現每次都能踩中老板的點,而且在講述的過程中很積極,自信滿滿,每次從他的講述中都能看到希望。
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有這樣的下屬,是不是也會把更多資源給他呢?
事實也是這樣,沒過多久,他就從校招生,成長為一位方向負責人。
2. 橫向
把Peer定位成同盟者,目標是搞定Peer,能調度更多資源。
很多項目都不是自己獨立能完成的,需要多團隊聯動,即使老板給你指派可以配合的團隊,你也要去跟團隊相關人員,去建立單獨鏈接,去構建自己的Peer網。
第一步也是先了解規則。
然后,進行價值共建,在溝通中可以先收集他的預期,不僅站在自己角度,更要懷著利他的心態去考慮,站在他的視角去思考,我能為他提供什么,思考如何一起把蛋糕做大,最后形成共識,承諾可以調度資源后表達感謝。
3. 向下
把團隊人定位成戰友,目標將資源更有效率使用。
定好目標,做好業務拆解,幾個相互耦合的地方定好職責、分工、關鍵時間的關鍵產出。
在人員分配上,運用好人員優勢,比如目標感人、低頭做事人進行搭班配合,整體保證在一定資源情況下,能保證關鍵時間點的關鍵結果產出。
4. 循環起來
最后給老板、Peer、自己團隊做正反饋。同時利用好這個節點,規劃好下一步的計劃,不斷嘗試在自己業務邊緣拉伸,長此以往的循環下去,在量的積累下會有更多質的變化,你將擁有更多業務以及資源,同時你的老板和團隊更加信任你。
5. 學會借勢
有一句話叫做:局勢競我,以上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耕耘,屬于競我層面,要有更大突破,就要觀察和借勢外面的勢,有幾個勢可以運用:
首先,大趨勢:
大家都在互聯網領域、某公司下做事,你所在這個小的空間是從上層空間層層繼承下來的。
比如,最近各大公司都在講降本增效,如果你能利用ChatGPT,寫出跟PM一樣的文檔,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又能為公司節約人力,那么,有哪家公司不會爭相搶著要這款產品呢?
其次,老板的勢:
我們也在老板“勢”下工作,除了像上面說的順應勢以外,也可以運用勢,比如,你在做事兒需要橫向團隊配合,但這時其他團隊配合力度很低,這個時你就可以請老板為你站臺。
最后,除了以上兩者外,要觀察自己業務外,隨時觀察下兄弟業務的機會點,或者可以跟你聯動的點等等。
04 最后
人生就是由一個個小目標組成,一眼望不到最終的目標,這時有的人選擇在原地休息,有的人選擇繼續前行。
選擇原地休息的人,可能忘了時間是有限資源,既然你在這個比賽,已經付出了成本,所以,我建議不論身處何地、處境如何,還是要保持卷的動力。
最后,除了辛勤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外,也要學會借勢。
專欄作家
楊學姐聊運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社區、內容、用戶運營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