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到2019年了,公司員工為何不要拿到年終獎后再跳槽?
上個月底,朋友公司因為業務擴展需要大量招聘,結果出乎意料,有好幾個覺得不錯的,面試的時候都問能不能年后再來上班,因為不希望損失年終獎。其實有些公司的年終獎只有萬把塊而已。
姑且不討論拿到年終獎就辭職,厚不厚道這樣的道德評價問題。單純從跳槽的時機討論,春節后拿到年終獎再跳槽未必是一個好選擇。
我常常建議身邊的朋友,換工作最好不要選擇在過年后。尤其當你換工作的原因是覺得工作無趣,或未來的成長性不高時,更不該在這時候換工作。
你或許會納悶:“這是什么道理呢?”
如果你是上班族,請先想一想:為何年后企業會釋出大量職缺?答案很簡單,因為有很多人準備領完年終獎金后再離職!但這時就有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何不在領到年終獎金之前就離職呢?
這答案也不難,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覺得“不甘心”,所以一定要先拿到年終獎金再說!這些人的工作往往沒有什么嚴重的問題,沒有非得急著立刻離開,頂多就是工作有點累,有點無趣,主管有點麻煩而已。但畢竟業務已經熟悉了,薪水也馬馬虎虎,干脆就多撐幾個月,拿到年終獎金后再走人。換句話說,年后釋放出來的職缺,很可能大都是這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工作!畢竟原來的主人就是這樣拋棄它的。
這時換工作,常見的下場就是:好不容易跳離一個無趣的坑,又馬上跳進別人留下的另一個坑。無奈地忍受一兩年后,又再次進入“等拿到年終獎金我就要離職”的循環。寶貴的職場生命,就浪費在這類無附加價值的跳槽上。
相對的,有些較有策略的朋友,每次跳槽都有驚喜與升值。因為他們做了不同的選擇:在年中冷門的時段離職或跳槽。因為這時間點釋出的職位有個特色:不是極度有趣、極度挑戰,就是極度辛苦、極度苦悶。
為何這么極端呢?因為這個時間點釋出的工作,往往是原來的員工因特殊狀況離職。例如被別家公司挖角,或因為事故無法繼續工作(如受傷、生病等)。所以當事人很可能本來沒有離開的計劃,但不得不這么做,所以公司得急忙找人。這時候就算你的條件稍微不符,或是薪資要求略高,也有可能被對方接受。
另一種狀況是,因為公司突然有擴張的需求,例如某個商業機會出現,讓公司打算擴張部門,開創新的事業群,成立新的項目,甚至外商來本地設點或區域辦公室等。像這樣的機會,時效性通常很短,不會留到年終獎金發完之后,而且條件往往很好。
只要是因為上述兩種狀況所產生的職位,都可能很有趣,并且很有發展性。有些朋友就因為碰上這樣的機會,不僅薪水三級跳,甚至掛上一個很棒的頭銜。如果本人夠努力,能好好把握這個機會的話,下一份工作就更容易大幅往上跳級。
不過,年中釋出的職缺,也可能有另一種極端的狀況,就是這間公司真的太糟糕,把人累到極點或是發不出薪水,所以員工選擇走人!若發生這種狀況,公司也會重新開始找人。不過像這類公司,只要求職者稍微有點警覺,大多可以在面試階段避免掉。即使沒躲過,進公司兩三個月后也會發現真相。縱然有些損失,幅度也不大,想離開都還來得及。
我并不是教大家一定要放棄年終獎金,只是想提出一個“當大家都在轉換的時刻,挑到好缺的概率比較低”的觀念,也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年后的跳槽潮,乍看之下機會多,但有很多是別人不要的雞肋。年輕時間多,雞肋工作或許多少能帶來歷練。但年紀稍長的上班族,能避開跳槽旺季,找到一個如火箭般升空的位置,豈不更好!
能領年終獎金固然不錯,但也該思考中長期的規劃,思索自己想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是平穩、無趣,每次跳槽都微微加點薪水的工作,還是想找充滿挑戰、可以大幅拉升等級的工作?
如果你老是自怨自艾,說好運怎么都沒掉到你頭上,怎么別人都能找到特別的好機會,那或許你也該想想,自己是否只是重復做著大部分人做的事情?所以只能在平凡的職缺中從這個換到那個。如果你總是只待在人多的地方,好運降臨當然就難得多。
但如果你想接下一個充滿挑戰、千載難逢的機會,嘗試不一樣的人生旅程,年終有時候是必須投入的代價,畢竟人生所有事情都是靠等價交換得來的。當你獲得某些機會并成長之后,再回過頭看,就會發現當初的代價根本微不足道。只因為當下那是你擁有的全部,覺得就此放棄會很痛,可是放手,得到更多之后,就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實在太膽小了。
有舍才會有得。轉換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