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王林在大連旅順口區一處街道對在訓犬Yummy進行訓練(2020年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與此同時,公共政策的完善推動了導盲犬的推廣和普及。近年來,中國已相繼出臺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視力殘疾旅客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若干規定(試行)》,確保了盲人攜帶導盲犬出行的便利,航空、鐵路、銀行、地鐵、商場和公園也正陸續向導盲犬開放。
2018年中國頒布導盲犬國家標準,明確導盲犬候選犬的選拔條件,并要經過寄養期、培訓期、服役期、退役期四個階段,服役期約為6年至10年。
“對導盲犬的發展來說,這個文件非常重要。”王鑫說,這體現了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王鑫手機上,存有近百位盲人朋友的電話,她常常會接到他們的咨詢和故事分享。一位來自鄭州的盲人使用者說,過去自己不敢出門,現在他帶著導盲犬可以到處旅游,生活的半徑大大擴大。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成立于2006年。成立初期,基地每年訓練合格的導盲犬不足10只。目前,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已免費交付視力殘疾人使用的導盲犬超過300只。
社會各界對導盲犬的關注和認識也顯著提升。2022年,不少導盲犬出現在北京冬殘奧會上;有網約車平臺上線“無障礙出行服務”,面向導盲犬用戶開展服務,幫助攜帶認證導盲犬的乘客順利出行。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付明巖(左)和姜博雅(右)為在訓犬“沐沐”(左下)和“酷K”(右下)穿戴裝備(2021年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今年4月26日是國際導盲犬日。在廣州市的一家客運站,一只在訓導盲犬出現在街頭,邀請乘客們認識、了解導盲犬,并在“我愿意和導盲犬一起乘車”的宣傳牌貼上心形貼紙。
“目前中國導盲犬的數量還很少,從提交申請到領用大概需要排隊等候兩年左右的時間。”王鑫說,她對未來的發展具有信心,基地每個月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郵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認識、了解這項事業,申請成為志愿者。(參與采寫:汪楠、陳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