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成都大運會志愿者管理人員培訓班丨在家當好東道主 出門做個文明客

日期:2023-04-29 11:49:45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充滿熊貓元素的火鍋 資料圖

吃了沒?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句問候語。很多人也不知道為什么人們見面打招呼總喜歡用“吃了沒”。不過,應該盡量不用“你吃了嗎?”“去哪兒?”等中式習慣用語與外賓打招呼。這是為什么呢?李潔解釋,這是屬于中國人的寒暄語,與外國友人之間問好可以詢問天氣。座次安排也有講究。“以右為尊”是國際禮儀慣例,適用于餐飲座次安排中,并且“以右為尊”是相對于主方的視角而言。從吃的學問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女士優先”的禮儀原則。這里就希望男士盡可能禮讓女士,并為女士提供方便,以表示尊重女性。

那么,在對外交往中,遇到自己不熟悉、不知如何做的情況時該怎么辦呢?李潔給出的辦法是:不急于行動,特別是不宜冒昧行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先靜觀其他人的行為舉止,學習模仿并與之一致。”

言談舉止:

國際交往中記得“尊重隱私”

國際交往中,握手也常常需要用到。

李潔說,首先是伸手順序。一般遵循尊者先伸手的原則,即職位高者、年長者、女士可先伸手,職位低者、年輕者、男士可迎握。

其次是握手方式。握手時應用右手,虎口相對,適當握住對方右手。握手過程中應目視對方,面帶微笑。

第三是握手禁忌。國際交往中,可等女士主動伸手后再禮貌回握。尊重不同國家地區習俗,注意不用左手握手或交叉握手。

最后是握手文明。握手過程中,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多人握手時,不可忽視或越過某個人,應一視同仁依次序進行。若戴手套、帽子或墨鏡,應取下來再行握手禮。

成都世警會開幕式觀眾掀起人浪 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交往中應記得“尊重隱私”。因此,切忌交談中避免主動問及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收入、年齡、婚姻、健康、家庭住址、個人經歷、政治宗教信仰、所忙何事。

來了成都就是成都人:

在家當好東道主 出門做個文明客

這次培訓,鼓勵志愿者以平等包容的態度,尊重每一位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的民族風俗和宗教信仰;引導志愿者摒棄意識形態層面的宏大敘事,用美食美景、日常生活、藝術體育等人類文化情感的共通內容,質樸真誠地與各國友人交流對話,讓世界看到自信從容、陽光大氣的中國青年。通過培訓,大運會志愿者管理團隊對于志愿者工作及管理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接下來,他們還將下沉至各場館,為大運會志愿者工作推進貢獻青春力量。

對于志愿者來說,志愿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只是個人行為,它還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素養,代表著我們國家的形象。當然,對于我們普通的參與者來說,個人形象不僅體現自身素養、品味,同時也是國家和城市精神風貌與生活風氣的客觀寫實。

成都大運會志愿者 資料圖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孕育了成都人從容平和卻又樂觀向上的城市性格,閑適安逸并且待人熱情的處事方式。“來了成都就是成都人。”李潔認為,這樣一句話,道出了成都人心中的善意與溫暖,構成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態度和溫度。

在家當好東道主,出門做個文明客,尊禮行禮,知禮達禮,用實際行動營造成都優雅和諧、美麗宜居的賽事氛圍,是我們每個市民共同的責任。李潔在此呼吁,希望所有人“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用友善包容的情懷、真摯得體的禮儀服務、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共同助力成都大運會抒寫新的篇章,爭做友善優雅的天府成都人,共建文明有禮的大運之城。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編輯 歐鵬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