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問的,是不吃“皇糧”的非財政開支人員,一個納入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龐大群體。簡單地說,目前還不夠靠譜,除非有新的措施跟進,否則未來會很不靠譜。按兩會上社保部負責人的數字,2012年,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97萬億元,支出1.55萬億元,當期結余4191億元,累計結余2.37萬億元。 似乎沒問題。但從退休人員所得看,2012年,月人均養老金1721元,偏低,一般來說,低于平均數的約占三分之二,按社科院的報告,最低的月收入只有數百元, 越低的日子越不好過。這就不夠靠譜。按現有的方式,從長遠看,就很不靠譜。按用途,統籌部分即企業按職工年工資總額20%部分,由社保部門用于當前支付,叫現收現付制,而由職工繳費形成的個人賬戶部分,屬個人積累制,相當于儲蓄,本應由該職工在退休后支取,也用于了當前支付,支付給了以往的退休人員,由此形成的個人賬戶有賬無錢的空賬達2萬多億。
我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始于1996年。職工退休后,統籌部分加個人賬戶按一定比例支付之和,為職工基本養老金。問題是,在此之前退休的,沒有個人賬戶,在此之前參加工作之后年頭較短就退休的,個人賬戶積累不足。統籌部分與個人賬戶部分,實行的是混賬管理,在這種管理辦法下,當統籌資金不足時,個人賬戶的錢就被使用了。正是由于這個資金不足,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也普遍高不上去(有些企業例外,如實行企業年金的,有條件提高企業個人賬戶繳費基數的,不多說),反應強烈。
而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權益歸個人,不僅要保證日后退休時使用,未用完部分,還有繼承權。現在這個錢被欠賬支付了,如不能彌補,現在正在交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職工,在未來退休領取退休金時,就會形成很大的支付缺口。
就今后而言,有幾大矛盾:
一,能提供資金的勞動力人口減少和被供養人數增加的矛盾將加劇。去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增長的趨勢逆轉,首次減少了300多萬人,由于生育人口是前高后低,高生育時期出生的人,現在已經進入并還將大量進入退休行列,加上壽命延長,被供養人數的存量會越來越大,而計算為交養老金的人數卻在相對減少,呈剪刀差趨勢。
二、養老資金不足與供養成本增加的矛盾將加劇。由于物價上漲,在職職工工資增加,我國從2005年起,實行了退休金逐年按一定比例上調的辦法,到去年,月支付額,已由人均700來元增加到1721元,為保證支付,年動用了財政資金已由幾十億元上升到2000多億元。
2011年,退休人員的月退休金人均是1531元,全年是18372元,與當年私營單位職工24556元的年人均工資比,占74.81%,大體還行,但如與當年42452元的非私營單位職工人均工資比,只占43.27%。由于私營單位的出現是近幾十年間的事,一般還未發生養老問題,現有退休人員,主要是非私營單位職工,這個比例是很低的。
這個比,叫工資替代率,即當年領取的退休金占當年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比率。有專家指出,國際上有說法認為替代率要達到70%,才能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
現在退休人員是甲吃乙糧,乙未來吃什么糧還得有來源,考慮到物價還將上漲,在職職工收入還將增加,要達到比較好的替代率,將需要增加巨量增補,靠財政補差,肯定是難以為繼的。
三、養老資金存量貶值與如何實現保值增值的矛盾也將加劇。養老金是養命錢,對其存量,第一是要安全,第二是要能錢生錢。剛剛卸任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經發話說,要將養老金用于入市,引發噓聲一片:說能有多少錢去填那個黑洞。在發達國家,這個錢,有用于股票、債券基金的,有用于投資大企業、房地產的等等。而在我國,對這個錢,也有些管理方式和規則,也生出了一些利息,去年生息大概有上千億元,按2.37萬億的結余額算,只增值約4%,再考慮到物價上漲,基本上屬于守攤子,也顯著低于去年人均退休養老金10%的增幅。如何運作好這筆錢,讓其生出更多的錢,現在還看不出眉目來。
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直至現在,都是熱點。已退休的關心,沒有退休的關心,凡將進入社保行列的,沒有一個家庭不關心。利益攸關,能不關心嗎?心里沒有底,于是就有了靠不靠譜之問了。
提問者的后一層意思是說,如何安全度過余生?除了錢的問題外,又涉及到更多的問題了。有報道援引民政部的數字說,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了70%,失能老人達3600萬人,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占一半,此外全國“失獨”家庭至少上百萬,由此可見,養老涉及到多少需要考慮的問題。就現狀而言,養老,對于不少家庭的老人來說,很難,對于不少子女來說,壓力也如山。而養老社會化程度很低,雖然也出現了一些養老機構,大多水平差,讓人不放心。好一點的,要么是為一些特殊人群服務的,要么收費很高。這事,不能以什么車到山前必有路來應對,必須未雨綢繆,是非常嚴峻的正在一年一年壓過來的問題。問:你幸福嗎?答:得看這些問題解決得如何!
首先,我們國家采用的是雙軌制養老金制度。這也是社保最大的問題。公務員系統是由財政代繳,但卻可以獲得非常高的退休金(大約為退休前月薪的85%-95%),也就是替代率非常高,退休基本不會影響生活品質。但負責繳納社保的卻是企業職工,他們負責繳納社保金,但替代率卻很低(應該平均在30-60%左右居多)。
第二,由于社保虧空、空轉等問題,政府打著提高低收入人群社保的口號,每年都在提高社保繳存基數。以北京為例,每年社保基數上調幅度都在10%左右。這一方面增加了企業負擔,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低收入職工負擔。因為基數不斷上調,已經高出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實際工資,所以他們繳費的實際比例就高了,負擔更大(比如北京去年社保的最低基數為1869元,如果月收入1869元的職工,每月個人繳納212.32元社保,約11.3%;如果收入3000元的不想多掏,也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社保的話,也是個人繳納212.32元,約7.1%;但如果月收入1000元的職工交社保,也得按照1869元的最低基數來,也要個人繳納212.31元,約21.2%。這在工資中的比例當然不同。)隨著社保基數每年的不斷調高,這個被迫+被動提高社保繳納比例的群體在不斷增多,比如今年按照估計,北京新的社保最低基數就會超過2000元。不談30年后領取的事情,光是眼下,就已經給他們越來越大的壓力了。(也許有人說給那么低工資是違反最低工資制度的,但現實是這樣低收入的群體真的很龐大)
第三,以我國的物價上漲趨勢,我們目前繳納的社保費用,和到退休時候領取的退休金,二者購買力相比,必然是前者大于后者。也就是說現在也許繳納了能買三個饅頭的錢,退休時候領取的退休金大概會只能買一個饅頭。
總體而言,我認為社保目前來說是一種改了名字的人頭稅而已。起不到對企業職工的保護作用,更多是在讓公務員系統吃白食。對低收入企業職工更是一種盤剝。這是一個劫貧濟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