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戰大破馬謖的曹魏將領是誰?街亭之戰魏國大將魏軍主帥是誰

日期:2022-06-08 14:05:0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街亭之戰大破馬謖的曹魏將領是誰?街亭之戰魏國大將魏軍主帥是誰?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都會知道張郃。張郃,東漢末年曹魏大將,是曹操手下一個智勇雙全的猛將,曾與諸葛亮斗智斗勇,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奪取隴右的計劃打破,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迫其退回漢中。凡是看過張郃征戰一生,從曹操到曹叡期間,一直是坐鎮西北邊疆的良將,他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于利用地形,真可謂作戰如神。那么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張郃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姜維是三國時蜀漢大將,開始因為父親的緣故效力于曹魏,后來因為被猜疑而轉入蜀漢營內,在魏國時,姜維不受重視,但是在蜀漢卻被諸葛亮視為人才,大力培養,姜維也確實是被埋沒的金子,論智,他被稱為諸葛亮第二,論武,他曾和年邁的趙云打成平手,有人就疑惑了,如果張郃戰姜維到底是誰會更勝一籌呢?

張郃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張頜和姜維二人都有過傲人的戰績,張郃曾與夏侯淵一起征討盤踞在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擊敗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統治的地區。為曹操征戰四方,在漢中之戰立下汗馬功勞;姜維連結羌胡,在諸葛亮死后主持北伐,兩人都是虎將,要把二人做出比較還真的較為不易。

史料中并沒有很明確的描寫兩人的正面交鋒,自然二人誰更強一點,正面無從談起,那么就只能從側面來做比較了,側面最好將二人做出比較的第三方就是趙云,趙云與二人均有過正面交鋒,而且《三國演義》中對于其對戰的過程與勝敗都有比較詳細的描寫。

張郃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據《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記載:“趙云引五千兵,徑投天水郡城下,高叫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汝知中計,早獻城池,免遭誅戮!”城上梁緒大笑曰:“汝中吾姜伯約之計,尚然不知耶?”云恰待攻城,忽然喊聲大震,四面火光沖天。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云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云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從這里可以很明顯看出,武神趙子龍在與姜維的對戰中,雖然趙云也沒輸,但是很明顯的在體力和精力方面都處于了弱勢。

張郃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至于張頜,趙云三十回合曾擊敗過張郃,但是趙云與張頜的對戰是在趙云正當壯年的時候,作為武神,張頜輸給趙云也不足為奇

那么現在就可以做出一個大體的比較了,姜維與年老的趙云能打成平手,甚至略勝一籌,但是如果面對中年時的趙云也是絕無勝算的;張頜與曾輸于中年的趙云;所以兩人的武力值可能也差不了多少,但是致命的一點是姜維在遠比張頜年輕,姜維在智謀上應該是略勝于張頜的,而年輕的姜維在體力上肯定也是要比張頜好的,所以,兩人交戰,姜維的勝算應該是要大一點。

張郃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正史之中,張郃在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沒有機會在曹魏后期表現更大出色的戰績,也無緣與姜維正面PK。

張郃街亭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姜維是張郃的對手嗎?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后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郃不僅是最后去世的一位,也是官職最高的。就張郃的一生來說,在官渡之戰期間歸降曹操后,張郃跟隨曹操攻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等到諸葛亮北伐中原期間,張郃又在街亭之戰中大敗馬謖,成為曹魏抵抗蜀漢大軍的重要將領。不過,公元231年,張郃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身亡。謚曰壯侯。那么,問題來了,張郃之死,是不是司馬懿借刀殺人之計?真相到底如何?

張郃是怎么死的?和司馬懿有沒有關系?


首先,針對張郃之死,歷史上存在兩種觀點和說法。一方面,陳壽在《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中記載:“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諸葛)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也即按照《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中的說法,是張郃自己不聽從司馬懿的勸告,執意要追擊撤退的蜀漢大軍,所以遭到諸葛亮的埋伏,進而戰死沙場的。由此,按照這一觀點來看,張郃之死,和司馬懿是沒有關系的。不過,另一方面,三國時期曹魏郎中、著名史學家魚豢則在《魏略》中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魏略》中記載:“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

張郃是怎么死的?和司馬懿有沒有關系?


按照魚豢在《魏略》中的記載,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在蜀漢大軍因為糧草供給不足要退軍的時候,司馬懿令張郃追擊。對此,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但是,司馬懿不聽。張郃不得已,遂領兵追擊。結果,和張郃預料的情況一樣,蜀漢大軍果然有埋伏。彼時,蜀漢大軍在木門谷乘高布伏,弓弩亂發。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那么,面對《三國志》和《魏略》的兩種說法和觀點,張郃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對此,關于張郃之死,筆者更加同意第二種說法。

張郃是怎么死的?和司馬懿有沒有關系?


進一步來說,張郃之死,很可能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理由如下:如果按照《三國志》中的記載,是張郃執意要追擊蜀漢大軍的。但是,對于熟讀兵法、作戰經驗豐富的張郃,顯然不會犯下這么低級的錯誤。春秋·齊·孫武《孫子·軍事》:“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在此基礎上,張郃一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顯然知道“歸軍勿追”這一道理的。并且,根據史料記載: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而追擊蜀漢大軍的話,無疑會被巴蜀之地復雜的地形所限制。所以,善用地形的張郃,自然也能猜到諸葛亮會借助于地形來埋伏追軍。

張郃是怎么死的?和司馬懿有沒有關系?


最后,綜上,張郃不聽司馬懿的勸告,執意追擊蜀軍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畢竟,張郃不是馬謖、趙括等紙上談兵之輩。那么,既然張郃不愿意追擊蜀軍,為何其還是被蜀軍擊殺呢?對此,答案顯而易見,這是因為“宣王(司馬懿)使(張)郃追之”,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之前,司馬懿就已經升為曹魏大將軍了,并且加大都督、假黃鉞,由此,作為征西車騎將軍的頂頭上司,司馬懿的命令,張郃自然不能拒絕的。更為關鍵的是,司馬懿還被授予了“假黃鉞”的大權,也即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權。那么,非常明顯的是,張郃如果執意抗命的話,司馬懿完全可以對張郃先斬后奏了。總的來說,從以上史料來看,張郃之死,很可能就是司馬懿借刀殺人之際。在除掉這位忠于曹魏的老將之后,司馬懿的篡權之路自然又少了一個重要阻礙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一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