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非人待遇

日期:2022-12-22 11:07:06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一些大資本家看到人力的局限性,就花大價錢引入了機器人,引入了大量的動力手臂,完全靠人工智能支配,在生產的過程中全程無人工干預,不用亮燈,不分白天晚上都可以干活,還不用上“五險一金”。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之后,短期內成本飆升,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很劃算的,比引入人工要便宜多了。只是,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引入智能機器人,也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要把人工排除在外。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最終會取代人類,也最終會讓人類更清閑。不過,從現階段來看,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人類,也在調整人類的工作效率,要達到最優化組合。可是,所謂的最優化不過是把人們的工作時間條塊分割,用對待機器那樣的方法來對待人類,一點空余時間都沒有,即便設計了一些空余時間,也是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當然就會出現非人的待遇。

要是人們吃飯、睡覺、上廁所、性交都要計算著時間,為了不耽誤生產,就要委屈自己,長此以往,是不是會變成機器人?而變成機器人也就變得毫無人性了。是非人的待遇讓人變成了機器人,而人性化的待遇早就被人工智能拋棄了。說白了,并不是人工智能不能設計人性化待遇,而是操控人工智能的資本家們不想讓人工智能設計人性化待遇,只會讓人工智能設計所謂效率最優化的待遇。而工人們并不知道人工智能的厲害,只是認為像老板所說的,能達到效率最優解,能讓工人掙更多的錢,雖然生活節奏快了,工作節奏也加快了,干什么事都要看時間了,但掙錢多了無疑是最鼓勵人的。可是,他們沒想到,迎合人工智能設計的方案,最初的時候掙錢多,越往后走,掙錢越少。畢竟,人工智能設計的最優化方案是要壓榨人,把人的活力全都壓榨出來,弄得人疲于奔命,而不會獲得什么好的待遇。人工智能會把人的工作效率和以前的工作效率作對比,還會和最熟練工人的工作效率作對比,要普通工人縮小效率差距,要是拉大了差距,就掙不到什么錢了。而工人要是被壓榨得喘不過氣來,憤然辭職,資本家也不會可惜他們。畢竟,等著入職的工人有很多呢。甚至人工智能設計了引入人才的最優解,就是要人才進入公司后獲得最好的福利待遇,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福利待遇會越來越少,等到人進入三十五歲的時候,就要退休,不退休公司也要強制退休。因為公司認為,人過了三十五歲就沒有創造力了。

如此算計之下,很多人才都被公司榨干了油水,把青春奉獻給公司,卻不得不在三十五歲退休,重新找工作。而城市生活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去重新找工作,不然就要坐吃山空了。如此非人的待遇是軟性的,也是人工智能設計的。或許,以后人工智能代替人類的時候,就會用這套最優解方案。

當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時候,資本家就會用人工智能設計工作效率最優化方案,其實就是最大限度榨取人們的剩余價值,同時提供了非人待遇。很多統計表格、打卡等設置,也是如此,要把人變成機器,而不是當做人來對待。要想擺脫,不是不可能,只能自己尋求最大限度的自由,同時要面臨被扣工資和失業的危險。

或許,資本已經完全控制了社會,人工智能在設計最優解的時候提供了非人待遇,逼迫人們變成機器人,應該警惕這種情況,更應該主動抗議和逃離。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